什么是 Bullying(欺凌)?
Bullying(欺凌)是指为制造孤立感而对某人施加的针对性的侵害或伤害行为。 欺凌有许多形式,你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常见行为类型来识别欺凌。
言语欺凌是指说或写有伤害性的话语。 包括:
- 戏弄、奚落或辱骂
- 不恰当的性话题
- 以制造伤害进行威胁
社交欺凌涉及伤害某人的声誉或关系。 包括:
- 有意将某人排除在外
- 告诉其他人不要与某人交朋友
- 散布有关某人的谣言
- 有意当众使某人感到尴尬
身体欺凌涉及伤害某人的身体或财产。 包括:
- 打、踢或捏
- 吐口水
- 绊跌或推搡
- 夺取或破坏某人的东西
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社交媒体、短信、聊天和网站在网络上发生的欺凌。 包括:
- 令人尴尬或有伤害性的短信或电子邮件
- 通过电子邮件散播或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谣言
- 发布令人尴尬的照片、视频、网站或虚假资料
- 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的特殊性在于信息和图片可以匿名发布,并能在大量受众间迅速散播
有许多关于如何防止和报告 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的有用资源。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站上的 “What is Bullying”(“什么是欺凌”)和 “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部分。
我如何知道某人是否受到欺凌?
并不是所有遭受欺凌的人都会寻求帮助。 但是,他们的行为或情绪却能显示出许多迹象。这些迹象可以帮助你识别他们是否受到了欺凌。
- 无法解释的伤害
- 衣物、书籍、电子设备或首饰的丢失或损坏
- 经常头痛或胃疼、感到不舒服或装病
- 饮食习惯的改变,例如突然不吃饭或暴食
- 难以入睡或经常做噩梦
- 成绩下降、对学业失去兴趣或不想上学
- 突然疏远朋友或避免社交活动
- 感觉无助或自尊感下降
- 自我毁灭性行为,例如离家出走、伤害自己或谈论到自杀
如果你知道有人正承受巨大的压力或危险,请不要忽视问题。立即寻求帮助。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 “Who is at Risk?”(“哪些人有风险?”)部分。
如果我受到欺凌,我该怎么办?
你有许多方式可以寻求帮助。
- 告诉一位可信赖的成年人。 如果你被欺凌,您应告诉您的父母、老师、学校顾问、校长或其他可以信赖的成年人。
- 写下发生的事情。包括涉及的对象以及被欺凌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你受到了网络欺凌,可将证据屏幕截图并保存(如有可能,截图时请包括时间)。
- 不要害怕说出来。通过诉说你的经历,在你的课堂、家中和社区中寻求支持。
- 考虑提出正式控告。
- 如果你的学校知道你因为你的种族、国籍、性别、残疾或宗教而受到欺凌,学校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来调查发生的事件。
- 你的学校必须通知你,他们为结束骚扰而采取的措施,并且他们必须对你进行随访,以确保欺凌已经停止。
- 如果您的学校未采取这些措施,你应考虑向以下渠道提出正式控告: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 “Get Help Now”(“立即获得帮助”)部分。
如果我看到有人受到欺凌,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看到有人受到欺凌,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他/她:
成为他/她的朋友:
- 与受欺凌的人交谈
- 成为他/她的朋友,提供支持
- 让他们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并不可笑,并且你将一直支持他们
- 询问他们需要哪些帮助
帮助他们脱身:
-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安全地干涉欺凌事件,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给遭受欺凌的人创造离开的借口,帮助他们摆脱当前的状况
- 举例来说,您可以说“Lee 老师现在想见你”,或者“我们走吧,上课/去俱乐部/比赛要迟到了”。
不要给欺凌提供观众:
- 不要围观、谈笑或支持欺凌行为,让欺凌者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有趣并且是无法接受的。
- 你可以走开,或忽视他们的行为,让欺凌者没有观众
做出好榜样:
- 参加反欺凌活动和项目来反对发生在你所在学校的欺凌行为
- 通过学校俱乐部和组织来培养反欺凌意识和支持反欺凌行为
- 发起反欺凌海报宣传活动、在演讲中分享穿插故事,呼吁相互尊重和多元化
- 指导低年级学生,以帮助防止欺凌
告诉可信赖的成年人:
- 可以向信任的成年人报告欺凌事件,或者给他们留纸条告诉他们你看见或听到的事情
- 与你的父母,老师,辅导员,校长和其他值得信赖的成年人分享你的所见所闻。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 “Be more than a Bystander” (“我们不只是旁观者”) 部分。
对于发生在我的学校的欺凌,我可以做什么?
我觉得我受到了欺凌
- 说出来: 如果你对某人的谈话或行为感到不适 – 告诉他人! 与其让问题继续或升级,更好的做法是告诉一位你信任的成年人。
- 了解什么是欺凌和什么不是欺凌。 如果你发现发生的事件符合任意一条有关欺凌的定义,你应保持冷静和礼貌,并尽快告诉一位成年人。
- 如果你认为你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风险,立即寻求帮助!
我受到了网络或短信欺凌
- 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可以匿名发布和迅速传播,因此,说出你的经历,并且分享给一位可信赖的成年人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可能为此感到尴尬。
- 保存网络欺凌的屏幕截图(如有可能,截图时请包括时间)。
我并未受欺凌,但我的朋友或同学受到了欺凌
- 不要给欺凌者提供观众。 了解如何可以不仅仅做一名旁观者.
我希望提供帮助以结束发生在我的学校或社区中的欺凌行为
查看我们的 Act to Change toolkit(“行动改变未来”工具包),并承诺勇敢地反抗欺凌。
其他资源包括:
- 下载针对青少年的 Youth Engagement Toolkit(青少年参与工具包)。
- 如果你是青少年,并希望帮助更年幼的孩子,使用 youth leaders toolkit(青年领袖工具包)等工具。
- 阅读有关其他参与其中的青少年的故事。
- 与你的学校沟通,提出你对欺凌的看法。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 “What You Can Do”(“您能做什么”)部分。
谁有可能成为一个bullying(受欺凌)的目标?
欺凌会发生在任何地方 – 城市、郊区或乡镇。 根据环境不同,有些群体 – 例如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者 (LGBT) 青少年、有残疾的青少年、英语水平有限的青少年以及社交孤立的青少年(包括来自新移民家庭的青少年) – 可能会成为欺凌的对象。
一般来说,欺凌者会针对以下对象:
- 被他们的同龄人认为有所不同的人,例如体重过重或过轻、戴眼镜或穿着不同(包括宗教和文化符号)、新到一所学校、或无法支付得起被孩子们认为是“酷”的东西
- 被认为软弱或无法捍卫自己
- 忧郁、焦虑或缺乏自尊心
- 与其他人相比不受欢迎,朋友较少
- 与其他人合不来,被认为令人讨厌或会激怒别人,或者与其他人对立来引起注意力
即使有人属于这些类别,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应受到欺凌。 这也是为什么在学校谈论欺凌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 “Who is at Risk?”(“哪些人有风险?”)部分。
欺凌会造成哪些影响?
欺凌会影响到每个人,包括被欺凌者、欺凌者以及目击欺凌事件的人。 欺凌与心理健康问题、药物滥用和自杀都有联系。
受到欺凌的人更可能感到:
- 抑郁和焦虑、悲伤和孤独感增加、睡眠和饮食习惯改变、对他们以前曾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时期
- 健康问题
- 学业成绩(等级和标准化考试得分)与学校参与度下降
- 受欺凌的学生更可能缺课、逃课或退学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Effects of Bullying”(“欺凌的影响”)部分。
我是父母或提供支持的成年人。 我该如何讨论 Bullying(欺凌)以及我能做什么?
父母、家庭成员和其他提供照料的成年人在防止和回应欺凌时起到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关如何与孩子和青少年谈论欺凌的技巧:
- 帮助孩子理解 Bullying(欺凌)。谈论什么是欺凌以及如何在面对欺凌时安全地说出来。
- 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的应对策略应不同于面对面欺凌的策略。 了解如何与孩子一同防止网络欺凌,以及在发生网络欺凌时,如何作出回应。
- 鼓励孩子在受到欺凌或看到其他人受欺凌时告诉学校里可以信赖的成年人。即使他们无法直接解决问题, 成年人仍能给予安慰、支持和建议。 鼓励孩子在发生欺凌时报告欺凌事件。
- 保持开放式交流。 经常与孩子交谈、倾听。 认识他们的朋友、询问学校发生的事情,并且了解他们的忧虑。
- 在与孩子谈论欺凌时,使用可行的建议和工具来帮助对话的展开。 在孩子牵涉到欺凌事件之前,进行开放的沟通能让他们更容易在真正发生欺凌时主动告知。
- 如果你已经与你的孩子和学校沟通交流,但还需要更多协助,请请寻找资源来帮助解决状况。
如需更多信息,请查看 StopBullying.gov 网页的 “How to talk about Bullying?”(“如何谈论欺凌?”)部分。
什么是 #ActToChange ?
#ActToChange(行动改变未来)是一项公众意识宣传活动,旨在解决尤其存在于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 (AAPI) 社区中的欺凌问题。
全国的学校里都有孩子和青少年遭受欺凌。 遗憾的是,许多受欺凌的亚太裔美国青少年因为面对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或语言障碍而无法在受到欺凌时寻求帮助。
但是,你必须知道:
- 你并不孤单。
- 欺凌是不可接受的。
- 你 – 作为学生、朋友、父母、老师 – 都可以做一些事来阻止在你的社区中发生的欺凌现象。
了解欺凌。 谈论欺凌。 结束欺凌。#ActToChange (行动改变未来)。